中国财经网

中国财经网

多家调味品企业创年度营收新高,新起点下行业再跨标签规则门槛

财经网 5006

多家调味品企业创年度营收新高,新起点下行业再跨标签规则门槛...

尽管调味品们去年业绩表现参差,但走在前列的多位玩家仍交出了营收新高的答卷。拆解支撑收入的关键要素,多品类综合兼顾、线上增量打开在财报中多有体现。

总结去年得失后,站在新起点的调味品也开启了又一轮复杂的比拼,不仅是价格城池的攻守,愈发谨慎的营销举措也受到广泛讨论。在专家认为包装标签调整对行业规范利好的同时,商家也正计划重新出发的路径。

多家调味品企业创年度营收规模新高,多品类、闯线上相助业绩增长

基于部分企业宣布恢复增长的前提,调味品行业内多家龙头创下了年度营收规模新高。

梳理2024年年度公司业绩,报告期内,海天味业、颐海国际、中炬高新、天味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9.01亿、65.4亿、55.19亿、34.76亿元,对应增幅9.53%、6.4%、7.39%、10.41%,与往年相比,上述企业去年的营收数据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与之相似的还有莲花控股,该企业也在业绩快报中指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55%。对比其曾在2020至2023年取得的16.55亿、18.15亿、16.91亿、21.01亿元收入,2024年也可作为莲花控股迈上的又一增长性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提升背后,催动多品类全面开花正是上述调味品企业战略的共同指向,亦是业绩增长主要功劳点。

据2024年财报披露,海天味业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各品类均实现有效增长,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他品类分别实现营收137.58亿、26.69亿、46.15亿、40.86亿,同比增速分别为8.87%、9.97%、8.56%、16.75%;颐海国际在产品研发上以「产品项目制」为核心驱动力,第三方各品类中均有良好表现,如牛油火锅底料、番茄火锅底料收入各增长12.1%、8.6%,复合调味料中小龙虾调味料表现优异,收入提升31.5%至2.23亿元;另据天味食品数据,2024年公司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收入分别上涨3.53%、16.56%和10.99%。

围绕天味食品产品端表现进行点评,华鑫证券分析称,公司复调品类围绕健康化/营养化做新品研发,加大资源投入布局区域性大单品,通过外延并购补齐产品品类,并匹配相应销售渠道进行市场渗透。与此同时,品类矩阵的完善同样系中炬高新重点,其在去年年报中谈到,该年,公司完成29款新品上市,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鸡精粉等多个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除通过产品布局延伸市场触角之外,正如颐海国际在业绩公告中所提,“在巩固传统成熟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新兴渠道,以拓展更广泛的消费场景和触达更多消费者”也是调味品集体应对市场变化的又一策略。在渠道建设中,线上场景搭建发力带来的成果,多半在去年以两位数的增速进行了证明。

其中,2024年海天味业线上渠道营收12.43亿,同比增长39.78%,主要由于线上运营水平及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同一时期,颐海国际电商渠道的销售收入为3.99亿元,同比增长30.9%;天味食品线上渠道收入同比提升51.70%;在新业务拓展方面,中炬高新以天猫、拼多多官旗店为“新品推广窗口”,销量实现同比增长9.3%,高端新品(有机及减盐等)累计新增曝光量超974万;京东、猫超渠道分别实现增长40%、11.6%。

“调味品在线上渠道收入大幅增长,首先是基于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网上购物,以及演变为在网上买菜。不管是盒马、美团,还有京东买菜等等,现在消费者会选择在以上渠道买菜时顺便把调味品一并购入。与此同时,各大调味品品牌也在发力电商频道,在电商购买调味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更快捷、更高效,价格也更便宜。”观察到调味品在线上渠道的表现,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如是指出。

尽管拥抱线上可开发新增长极,但是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运营模式风格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徐雄俊坦言,调味品企业发力线上渠道在于线下超市零售人群流量的下滑,鉴于很多消费者转战线上渠道,企业也必须顺应趋势。不过,这也意味着品牌会面对流量战、促销战,特别是前期为了抢占用户而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同时,在线上运营中,品牌需要解决的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各种售后服务问题,也会更多一些。

除此之外,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还表示,调味品企业在线上渠道发展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物流成本等。例如,物流成本会因调味品多为液体或半液态而增加,建议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成本。

调味品企业再谈今年经营目标,起跑线后尚存价格、标签栏架

在2024年业绩基础上,调味品企业2025年经营目标也密集露出。

据海天味业披露,2025年是公司四五计划的攻坚之年,公司聚焦调味品主业发展不动摇,围绕市场链和供应链打造持续竞争力,持续迭代业务和模式的底层能力;中炬高新在提出“再造一个新厨邦”之后,另计划今年完成至少一起产业并购、营收实现不低于同行业的增长水平、并构建包括精细营销、持续创新、精益运营在内的三大核心基础能力;天味食品称,公司计划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均不低于15%;涪陵榨菜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2025年将加强对餐饮端大包装榨菜产品上量管控,维持双渠道的平衡发展,同时将加强餐饮端非榨菜产品的推广力度。

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调味品行业既有身后隐藏的问题需再度考虑,也要着手应对眼前接踵而至的挑战。

产品价格方面,颐海国际去年向第三方与关联方销售的火锅调味料销量均增长,然每公斤平均售价分别自2023年28.3元/公斤、19.3元/公斤降至26.4元/公斤,以及16.8元/公斤,且同渠道销售的复合调味料、方便速食的每公斤平均售价也同步下滑。

此外,中炬高新、天味食品等也出现多品类吨价下滑态势,据华鑫证券研报,2024年中炬高新酱油/鸡精鸡粉吨价分别为0.56/1.73万元/吨,分别同减5%/6%;天风证券在研报中统计,去年天味食品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其他销量同增7.90%/16.70%/27.02%/3.80%,吨价同比-4.05%/-0.12%/-12.62%/-5.72%;梅花生物亦对去年收入减少解释称,主要系受味精、黄原胶及玉米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所影响。

与产品价格相伴的,还有与其一道展示的营销性标签。面对将在2027年3月16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多数企业在近期对食品标签上“零添加”等用语将禁用进行了回应。其中,海天味业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零添加新规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引导科学认知,公司非常支持,会积极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推进后续工作;千禾味业回应称,公司十分支持新规的落地,千禾味业相信,新规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新规过渡期两年,公司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后续的宣传推广会积极响应新规,引导消费者通过看配料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欣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表明,正在排查中,有两年过渡期,如果需要更改会进行调整;此外,莲花天猫旗舰店、鲁花调味品天猫旗舰店客服也对产品附带的零添加标签相关问题回应称,后期会根据新国标调整。

“零添加标签禁用新规将促使调味品企业回归产品本质,减少过度营销以及夸大宣传。这有助于消费者更理性地选择产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企业需加强研发,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科学配方和工艺展示健康属性。”在詹军豪看来,新规对于行业的积极影响十分显著。

站在消费者视角,徐雄俊还补充道,“近些年零添加可谓是一场风暴,不少企业都要打零添加标签,但大部分都是噱头,甚至只是玩文字游戏。”

零添加标签“泛滥”背后,实则为调味品企业对于健康风口的把握。商启产业研究院在《2024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显示,超九成调味品消费者关注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仅有2.9%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调味品时从未看过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在查看配料表时关注最多的因素是有无添加防腐剂(51.6%)、香精和甜味剂(51.4%)等;且超半数消费者期望未来调味食品能够往主打健康(51.4%)、无添加剂(51.1%)方向发展。

调味品行业由此开展的“零添加”混战也在进一步升级。马上赢副总裁任运志曾围绕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向公开分享道,健康化趋势持续,“零添加、减盐、有机、功能化与原料高级化(如松茸)”概念流行,概念新品上市数量明显提升。2024年,调味品中共有875款商品为"零添加"概念产品,松茸类产品的数量、份额也均在快速成长。

眼下,调味品们将不得不告别“零添加”,如何在执行新规同时延续健康化卖点抬高了企业的难度线。对此,詹军豪建议,调味品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延续健康化宣传,如强调天然食材、有机认证、低钠低盐等。同时,可结合健康生活方式、营养知识等内容进行营销,提升品牌形象。此外,利用新媒体渠道与消费者互动,增强用户粘性,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方式。

文/王璨

编辑/徐楠、林辰

(综合自海天味业、颐海国际、中炬高新、天味食品、莲花控股、涪陵榨菜、梅花生物、千禾味业、华鑫证券、天风证券、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据检索平台、“商启产业研究院”公众号、“马上赢情报站”公众号等)

(编辑:王璨 林辰)

文档于: 2025-04-16 20:32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4-16

多家调味品企业创年度营收新高,新起点下行业再跨标签规则门槛...

2025-04-16

尽管调味品们去年业绩表现参差,但走在前列的多位玩家仍交出了营收新高的答卷。拆解支撑收入的关键要素,多品类综合兼顾、线上增量打开在财报中多有体现。总结去年得失后,站在新起点的...